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万博电竞平台正规吗 > 新闻动态 > 涡扇15追了十几年,转头一看才发现:全球最强发动机原来是自己?


涡扇15追了十几年,转头一看才发现:全球最强发动机原来是自己?
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0:12    点击次数:142

涡扇-15,这颗被寄予厚望的“心脏”,中国人追了十几年。追谁?追F119,追F135,追那个看不见尾灯的“最强发动机”。

可谁能想到,刚要喊声“追上了”,一转头,却发现:榜首的数据,开始缩水了。到底是谁真牛?谁在虚标?国产发动机的身份,从“追赶者”变成“定义者”,或许就在这一刻了。

“心脏换新”工程,从“买来的命”到“自造的魂”

歼-20,这款我国空军的王牌战机,刚亮相时的确风光。但风光背后,藏着一块铁板——发动机不是自己的。

2016年8月30日,《科技日报》引用空军装备研究院专家张文昌的观点指出,歼-20当时装备的是俄制AL-31F发动机,性能虽稳定,但推力不够,技术代差明显。这款发动机是苏-27战斗机的“原配”,而歼-20是第四代战机,核心技术却仍卡在“三代机”级别。

展开剩余84%

问题出在哪?动力不够,就像战士练得一身本事,偏偏被发了双胶鞋。歼-20的设计思路是隐身、高机动、高超音速巡航,但AL-31F只有前两项能勉强跟上,第三项基本无望。要想飞得高、追得远、打得准,必须换“心脏”。

2019年至2020年,中国宣布将量产涡扇-15发动机,用于歼-20换装。这款国产发动机目标非常明确:对标美国F119。张文昌指出,“如果涡扇-15装备歼-20,将与F119处于同一技术水平”。

可问题是,说容易,做太难。涡扇-15不是纸上谈兵,它背后是数万个零件的集成,是材料、工艺、控制、验证的全链条协同。也因此,这台发动机被称为“工业皇冠上的明珠”。

2021年1月8日,《南华早报》报道称,中国军工已开始实装WS-10C,作为暂时替代方案,一边服役,一边推进涡扇-15升级。一张被军迷疯传的照片显示,一架编号为“2021”的歼-20原型机,使用的正是国产发动机。权宜之计,说明研发并未躺平,而是边飞边调,步步试探。

内部人士透露,“中国不可能依赖俄罗斯发动机”,因为俄方不仅绑定销售,还要求捆绑采购苏-35整机。而苏-35的电子设备,连歼-16都不如。一句话,咱们的发动机,必须自己搞。

在此背景下,涡扇-15的意义早已超出一台机器。它标志着中国从“外购动力”向“自研核心”的根本性转变。如果说歼-20是我国空军走向第四代的身体,那涡扇-15,就是能不能自由奔跑的大脑。

美式数据缩水了,“第一名”位置还坐得稳?

2025年2月16日,《大众日报》报道:一条关于F119-PW-100发动机的数据条目,在维基百科上反复修改。原本公布的推重比为9-10,一度被降到7,后又调回9。有军迷贴出计算细节,称过去宣传的“推重比11以上”可能只是理论模型。

什么是推重比?简单讲,就是“马力和体重”的比值。推重比高,飞机飞得猛、爬得快。F119原数据称其自重1360千克,最大推力156千牛,计算下来的确是顶尖水准。但如今数值频改,真实性引发巨大争议。

紧接着,F135系列发动机也被拉出来“复查”。军迷扒出F-35B和F-35C的两种F135型号运输清单,显示其自重分别高达3293千克和2913千克,对应最大推力182千牛,实际推重比仅为6.35和5.6,远低于宣传的8-9。

这就像体检报告每年缩水,还都发生在“全球最强发动机”身上,可信度自然被打问号。而这个时间点,也刚好撞上中国涡扇-15即将完成换装测试的节点。

面对这些“缩水门”,美国并未给出技术层面的解释。公开渠道反而用一句模糊回应:“数据变动属于常规更新。”但这类更新,不该是“往下调”。要知道,第四代发动机的关键指标之一就是“推重比≥9.5”,这直接影响隐身战机是否能超音速巡航、是否能高空格斗。

与此同时,中国方面并未对外公布WS-15的完整数据。但根据张文昌的专业判断,如果该型号装备歼-20,将具备与F119对等能力。这一预期,再结合美方数据的“缩水潮”,让人开始重新思考一个问题:中国追了这么多年,可能已经悄悄并肩,甚至,完成了超车。

从赶上到改写规则,“中国方案”要登上擂台了

技术比拼,从来不只是比速度,更比谁来定规则。

2025年9月15日,航空专家张诚信在一篇评论中指出,F135作为F-35战机的主力发动机,从1996年立项到2009年交付,耗时13年,期间问题频出,直到2015年才开始稳定服役。这说明,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工业强国,研发动机也得磨十几年。

张诚信同时指出,日本、韩国等工业强国至今无法自产高端航空发动机,只能大量进口;而中国不仅能自产,且实现了批量装配和战术部署。例如直-10使用涡轴9(玉龙)发动机,直-20则用涡轴10。这两型大功率涡轮轴发动机,目前只有中美英法俄五国具备独立研发能力。

这不只是数量问题,而是产业链完整性的体现。发动机能否自研,决定了一国是否拥有“独立出拳”的权利。

回到战斗机核心动力。涡扇-15并非“孤胆英雄”。早在2013年,《东方网》援引《航空周刊》报道,中国已在研发四款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,其中包括WS-118和SF-A。这两型引擎采用战斗机核心设计,计划用于运-20与C919,背后依托的就是涡扇系列的系统演化路径。

也就是说,涡扇-15若成功量产,不仅服务歼-20,更可能牵动中国整个航空动力系统升级。民航、运输、舰载乃至无人战机,未来都可共享其技术基础。这种“跨平台、跨用途”的能力,才是定义下一代标准的核心竞争力。

而F119与F135如今面临的不只是性能怀疑,更是技术延展性的见顶。若美方不能快速完成下一代动力布局,中国方案就可能从“跟跑”进入“并跑”,甚至在某些领域“领跑”。

参考资料:

涡扇-15发动机有多牛?.科技日报.2016-08-30

美媒:在空军装备方面,中国这个曾经的学生已把俄罗斯甩在身后.环球时报.2020-11-12

港媒:中国军工正改进歼-20“心脏”,直到其可以匹敌F-22.环球时报.2021-01-12

“猛禽”不猛?美国五代机数据“缩水”,中国涡扇-15或已超车.大众日报.2025-02-16

张诚信:航空发动机赛道,中国位居第几?.观察者网.2025-09-15

美媒:中国研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衍生自歼-20动力.东方网.2013年05月08日

发布于:河南省

上一篇:蔡振华师弟邱建新,退出国乒执教海外,儿子德国入籍挑战国乒_邱党_乒乓_直板
下一篇:没有了